“不碍事,这事由我来和毕师爷说便是。想来毕师爷也是高兴的。”
詹喆堃又说了许多恭维话,吹捧毕轩盛是“青年才俊”,将来必然“大有可为”,“辅佐冯把总出将入相”,不但哄得冯海蛟志得意满,以为自己招揽到了什么能人,连毕轩盛都有些信以为真了。
即已成了官兵,少不得要封官许愿,冯海蛟又将手下头目十多个封了“队官”“哨官”,又把群匪聚集起来大吃大喝了一番。只是苦了青莲圩的百姓,平白又多了许多“供奉”。
詹喆堃和毕轩盛在酒宴上灌了许多米汤,把个冯海蛟哄得不知道天高地厚,在酒宴上屡放狂言,说要拿下阳山县城给熊督瞧一瞧。
冯海蛟即当了“把总”,便在青莲圩树起大旗,“招兵买马”起来,又派了人去周边各村镇,要他们“襄助钱粮”,正闹得不亦乐乎,忽然有人来报,大崀圩的孙大彪孙掌柜派人来了,“请冯大爷过去议事”。
要在往日,孙大彪一说“请”,他立马就会动身――孙大彪在他们三兄弟里是最有钱的,冯海蛟有时候“生意不好”,手下兄弟钱粮周转不开,少不得要向这位“大哥”开口。平日里抢到各种大宗赃物也要托这位“大哥”销赃。
不过现在他却有些膨胀了――自己是个“官”,只有孙大彪这个“民”来见他的,哪有他去见孙大彪的。再想到自己就任把总的时候这孙大彪也没有道贺,很是不识抬举。心里便有些气,也不见使者,道:“你去告诉送信的,我如今公务繁忙,他若有什么事情,只管过来说便是。”
手下唯唯,正要退下去,毕轩盛却道:“慢!”阻住了手下,转身对冯海蛟道:“老爷,听闻这位孙爷是您老的结义兄弟?”
他来这里前,已经向解问东了解了不少本地的情况,有其是这位冯海蛟的底细。孙大彪这样的人物是什么来历他自然一清二楚
“是啊,他年龄居长,我叫他一声大哥。”
“如此的话,这般回复似有不妥……”
“X你老母,怎么个不妥?!”冯海蛟对毕轩盛的印象就是个说话中听又“有才”的酸货,所以才一时兴起让他当个“师爷”,现在这一句“不妥”便让他觉得拂了面子,瞪大了眼珠子瞧着毕轩盛,颇有“今天你说不出个道道就砍了你的”意思。
毕轩盛心里着实有些害怕,不过他也算见多识广,知道此时万不可下软蛋,否则便被这绿林好汉看轻了,日后更难说话,当即咳嗽一声,故作镇定道:“老爷,您如今有了官身,身份不比寻常。不过呢,你既和孙大爷义结金兰,便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了――‘义气’二字不可不讲。这件事要传了出去。知道的,那是官民尊卑有别,不知道的,会说您老不讲义气……”
“我?不讲义气?”冯海蛟到底是绿林好汉,一说会有“不讲义气”的风评,虽然还是在吹胡子瞪眼,心里却软了几分,毕轩盛知道这番话有用,便又趁热打铁道:“老爷既是朝廷命官了,眼下正要有一番作为,所谓打虎还要亲兄弟,这孙大爷是老爷的结义大哥,若能善加结纳,可是东翁莫大的助力,还望东翁三思。”
冯海蛟脑筋一转,觉得毕轩盛说得有理,这结义大哥虽说这次被瑶人搞了一把,损失惨重,到底还是百足之虫,手里很有些人马钱粮。得罪了他没有好处,若是笼络起来倒是助力。当下转怒为喜,重重拍了拍毕轩盛的肩,笑道:“怪不得人都说读书人鬼点子多,果然有见识!”
毕轩盛被他拍得肩膀痛楚,心里暗骂“杀坯”,脸上却摆出一副泰然自若的表情,道:“哪里,还是老爷远见卓识,从善如流啊。”
“既然如此,我就屈尊……那个一下吧,”冯海蛟起身走了几步,对随从道,“你且去和那送信的说,说我明天就来――让他预备好酒肉。”
从青莲圩到大崀圩,陆路不过大半天的功夫,过去他们之间经常走动,也没什么排场――只是为了防止仇家劫道或是瑶民的劫掠,要带些喽啰随从护送。常常是徒步而行,有时候乘一顶二人抬的滑竿而已。
这次出行,冯海蛟却要摆架子――毕竟是当官之后头一回出门,仪仗不可少,滑竿自然也用不得,太过简陋。然而轿子这东西在阳山却是稀罕物:像样的轿子都在县城或是本地的缙绅人家,青莲圩这种近乎“匪巢”的地方是没有的。
冯海蛟看着手下好不容易搜罗来的一顶破轿满脸不快,还是毕轩盛机灵,道:“老爷如今是朝廷武官,照规矩是骑马的,这轿子不坐也罢。”
马,他们手里倒是有几匹,当下选了最为“神骏”的一匹来,冯海蛟才算是有了坐骑,马后面打着红罗伞盖和姓字旗,几十个喽啰簇拥护卫着,前面是顶马,学着县太爷出巡的派头,找了一面铜锣来,敲着“军民人等齐闪开”的锣声,浩浩荡荡的出发了。
詹喆堃又说了许多恭维话,吹捧毕轩盛是“青年才俊”,将来必然“大有可为”,“辅佐冯把总出将入相”,不但哄得冯海蛟志得意满,以为自己招揽到了什么能人,连毕轩盛都有些信以为真了。
即已成了官兵,少不得要封官许愿,冯海蛟又将手下头目十多个封了“队官”“哨官”,又把群匪聚集起来大吃大喝了一番。只是苦了青莲圩的百姓,平白又多了许多“供奉”。
詹喆堃和毕轩盛在酒宴上灌了许多米汤,把个冯海蛟哄得不知道天高地厚,在酒宴上屡放狂言,说要拿下阳山县城给熊督瞧一瞧。
冯海蛟即当了“把总”,便在青莲圩树起大旗,“招兵买马”起来,又派了人去周边各村镇,要他们“襄助钱粮”,正闹得不亦乐乎,忽然有人来报,大崀圩的孙大彪孙掌柜派人来了,“请冯大爷过去议事”。
要在往日,孙大彪一说“请”,他立马就会动身――孙大彪在他们三兄弟里是最有钱的,冯海蛟有时候“生意不好”,手下兄弟钱粮周转不开,少不得要向这位“大哥”开口。平日里抢到各种大宗赃物也要托这位“大哥”销赃。
不过现在他却有些膨胀了――自己是个“官”,只有孙大彪这个“民”来见他的,哪有他去见孙大彪的。再想到自己就任把总的时候这孙大彪也没有道贺,很是不识抬举。心里便有些气,也不见使者,道:“你去告诉送信的,我如今公务繁忙,他若有什么事情,只管过来说便是。”
手下唯唯,正要退下去,毕轩盛却道:“慢!”阻住了手下,转身对冯海蛟道:“老爷,听闻这位孙爷是您老的结义兄弟?”
他来这里前,已经向解问东了解了不少本地的情况,有其是这位冯海蛟的底细。孙大彪这样的人物是什么来历他自然一清二楚
“是啊,他年龄居长,我叫他一声大哥。”
“如此的话,这般回复似有不妥……”
“X你老母,怎么个不妥?!”冯海蛟对毕轩盛的印象就是个说话中听又“有才”的酸货,所以才一时兴起让他当个“师爷”,现在这一句“不妥”便让他觉得拂了面子,瞪大了眼珠子瞧着毕轩盛,颇有“今天你说不出个道道就砍了你的”意思。
毕轩盛心里着实有些害怕,不过他也算见多识广,知道此时万不可下软蛋,否则便被这绿林好汉看轻了,日后更难说话,当即咳嗽一声,故作镇定道:“老爷,您如今有了官身,身份不比寻常。不过呢,你既和孙大爷义结金兰,便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了――‘义气’二字不可不讲。这件事要传了出去。知道的,那是官民尊卑有别,不知道的,会说您老不讲义气……”
“我?不讲义气?”冯海蛟到底是绿林好汉,一说会有“不讲义气”的风评,虽然还是在吹胡子瞪眼,心里却软了几分,毕轩盛知道这番话有用,便又趁热打铁道:“老爷既是朝廷命官了,眼下正要有一番作为,所谓打虎还要亲兄弟,这孙大爷是老爷的结义大哥,若能善加结纳,可是东翁莫大的助力,还望东翁三思。”
冯海蛟脑筋一转,觉得毕轩盛说得有理,这结义大哥虽说这次被瑶人搞了一把,损失惨重,到底还是百足之虫,手里很有些人马钱粮。得罪了他没有好处,若是笼络起来倒是助力。当下转怒为喜,重重拍了拍毕轩盛的肩,笑道:“怪不得人都说读书人鬼点子多,果然有见识!”
毕轩盛被他拍得肩膀痛楚,心里暗骂“杀坯”,脸上却摆出一副泰然自若的表情,道:“哪里,还是老爷远见卓识,从善如流啊。”
“既然如此,我就屈尊……那个一下吧,”冯海蛟起身走了几步,对随从道,“你且去和那送信的说,说我明天就来――让他预备好酒肉。”
从青莲圩到大崀圩,陆路不过大半天的功夫,过去他们之间经常走动,也没什么排场――只是为了防止仇家劫道或是瑶民的劫掠,要带些喽啰随从护送。常常是徒步而行,有时候乘一顶二人抬的滑竿而已。
这次出行,冯海蛟却要摆架子――毕竟是当官之后头一回出门,仪仗不可少,滑竿自然也用不得,太过简陋。然而轿子这东西在阳山却是稀罕物:像样的轿子都在县城或是本地的缙绅人家,青莲圩这种近乎“匪巢”的地方是没有的。
冯海蛟看着手下好不容易搜罗来的一顶破轿满脸不快,还是毕轩盛机灵,道:“老爷如今是朝廷武官,照规矩是骑马的,这轿子不坐也罢。”
马,他们手里倒是有几匹,当下选了最为“神骏”的一匹来,冯海蛟才算是有了坐骑,马后面打着红罗伞盖和姓字旗,几十个喽啰簇拥护卫着,前面是顶马,学着县太爷出巡的派头,找了一面铜锣来,敲着“军民人等齐闪开”的锣声,浩浩荡荡的出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