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朱铭是朝官知州,上一章脑抽了,写成了京官知州。)

    朱铭没有立即指责这两人,因为延续几十年的规矩,肯定是朝廷那边下达了命令。

    “不准樵采畜牧,是从哪年开始的?”朱铭问道。

    曹元归小心回答:“神宗年间,朝廷下令迁出山中百姓,只留五户世代供奉尧陵。那五户百姓,也严格划出耕地与柴林,不许超过范围耕种砍柴。周边百姓,严禁耕种、樵采和畜牧。”

    朱铭又问:“如何祭祀?”

    曹元归说:“本县长官,春秋两季各祭拜一次。若有知州上任,履职第一年会亲自来祭祀。朝廷祭祀不定时定期,官家派遣宗室或文臣前来祭祀。”

    “这几十年来,朝廷派人祭祀过几回?”朱铭问道。

    曹元归说:“两回。一次在神宗朝,一次在三年前。”

    朱铭问道:“尧有何德?”

    曹元归认为这是知州在考教学问,连忙说:“尧之德也,选贤能,施仁政,定历法,明五典,治水患,服南蛮,禅虞舜。”

    朱铭又问:“何为仁?”

    曹元归说:“仁者爱人。”

    朱铭再问:“何为仁政?”

    曹元归说:“省刑罚,薄税敛,深耕易耨,壮者以暇日,修其孝悌忠信,入以事其父兄,出以事其长上。”

    朱铭又看向王畋:“县令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王畋一直不敢抢知县的风头,现在被点名问话,立即补充道:“得其心有道,所欲与之聚之,所恶勿施尔也。”

    朱铭问道:“百姓所欲者何物?所恶者又为何物?”

    曹元归已经感觉不对劲,反复衡量之后,认真回答说:“百姓所欲者,衣食饱暖;百姓所恶者,苛捐杂役。”

    朱铭问道:“不让百姓耕种,不令百姓樵采,饱暖何所得?”

    “这……”曹元归说,“上古圣王之陵寝,于情于礼都不该冒犯。更何况,朝廷有令,臣子不敢违抗。”

    王畋埋头不说话,知州的责问,自有知县扛着,他一个县令不便出头。